1. 优化仓储环境:根据生鲜品类特性,设置不同温湿度区域,如蔬菜0-5℃、湿度85%-95%,水果2-10℃、湿度80%-90%。同时,配备货架、垫板等设备,保持货物离墙离地,促进空气流通。
2. 采用合适包装:使用透气、保湿、防撞的包装材料,如蔬菜用保鲜膜或保鲜袋,水果用网套加纸箱。对于易损品,还可添加泡沫板、珍珠棉等缓冲材料。
3. 严格质量验收:在采购验收环节,严格检查生鲜品质,剔除变质、损伤产品。同时,可采用检测设备,如农药残留检测仪、肉类水分检测仪等,确保质量达标。
4. 遵循先进先出原则:在仓储和分拣过程中,按照货物入库时间,优先出库和配送先入库的生鲜,减少其在库时间,降低变质风险。
5. 冷链运输全程监控:使用冷藏车运输,根据生鲜品类设置合适温度,如肉类-18℃以下,水产0-4℃。同时,安装温度监控设备和GPS定位系统,实时掌握运输途中的温度变化和车辆位置,出现异常及时处理。
6. 提高分拣效率:合理安排分拣人员和设备,优化分拣流程,采用分区分拣、流水线作业等方式,减少生鲜暴露在常温环境中的时间,提高分拣效率和准确性。
7. 员工培训:定期组织员工进行保鲜控损知识和技能培训,包括生鲜储存要求、包装方法、分拣技巧、冷链设备操作等,提高员工的专业素养和操作水平,增强其保鲜控损意识。
8. 数据分析与改进:建立保鲜控损数据统计和分析体系,记录生鲜的损耗数量、原因、发生环节等信息,通过数据分析找出保鲜控损的薄弱环节,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,不断优化保鲜控损工作。